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重点工作>代表工作>建议办理>详细内容

俯首甘为孺子牛——石门县人大代表郑文敦小记

发布时间:2009-12-3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敦支书,俺家茶园排水沟要挖多深才合适?”“不急,我帮你挖个样子”,被人称为敦支书的中年男子顾不得拭去脸上的汗水,顺手拿起田间的锄头,开出了一条排水沟。这个普通的场景,正是石门县人大代表、子良乡谭村支部书记,本文主人公郑文敦兢兢业业工作的情形。

老骥伏枥,倾心为民

  郑文敦代表现在已年近六旬,按理说,该是早已知天命的人了。可他自己不这样认为,在他的身体里,总是充满了年轻人的那股子干劲。

  为了发展茶叶产业,郑文敦代表自己钻研茶叶种植培管技术,并联系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谭村茶叶新区茶农不懂培管技术,他就主动联系相关茶叶研究,聘请省茶科所学者、农大教授、县茶叶办专家下到田间地头,指导茶农科学种茶,迈出了发展茶叶产业的重要一步。

  为了维护在外务工村民权益,郑文敦代表积极与各方协商沟通,发挥人大代表为民请命的作用。本选区抗美援朝伤残军人唐忠发因身体不便,生活困难,为帮助老人,郑文敦代表积极向民政局反映汇报,为老人争取到了生活补助金,而且为了解决老人后顾之忧,积极为他申请安居工程资金,让老人从原来属于重度危房的老房子里搬进了新居;选区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很多人权益受到侵害,只能忍气吞声。看到这种情况,郑文敦心里很不是滋味,为此他多方奔走,并不惜用自己的一点微薄工资补贴车费,北上武汉,南下广东,仅今年一年就为在外打工死亡的村民索赔60多万元,被誉为村民的救命人。

恪尽职守,一心为公

  怎样帮助农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县人大代表兼谭村带头人的郑文敦,经过多次深思熟虑,确定了一套完整发展思路。

  首先,多方筹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建立活动中心500平方米,硬化场坪,办起了拥有藏书2000多册的农家书屋,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带头捐资1000元,共硬化村道11.4公里,改变了村民出门一身水,回家一身泥的局面,使水泥路贯穿全村;搞好村里公共卫生建设,全村新建沼气池448个,垃圾围20个,80%的农户修建了卫生厕所,还寻求资金支持,花费2万元改造了村级卫生室。

  其次,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加大茶叶产业化发展步伐。郑文敦组织农民到先进茶叶示范基地考察,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算经济账,推广茶叶发展理念,让村民转变保守思想,对茶叶发展充满信心。他带领群众新扩茶园800亩,全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由当初的1200元增长为2008年的6000元。现在谭村的茶叶可以说是远近闻名,来参观考察学经验的人是一拨接着一拨。从原有高山野生茶600亩,到现在发展到1400亩茶叶真正成为谭村的特色拳头经济,谭村变“茶村”。

  不辱使命,将蓝图变成现实

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两届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连续9年的谭村支部书记。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郑文敦代表勤于学习、善于领导、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带领谭村走向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在郑文敦的带领下,谭村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2007年8月成为首批全国绿色小康村。2008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卫生村称号。2008年成为常德市市级信用村。2009年8月被授予湖南省生态村文明称号。茶叶基地也得以蓬勃发展,2008年被确定为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富民基地,2009年又被确立为湖南省出口茶基地。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具雏形。

九年弹指一挥,谭村旧貌换新颜,谭村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郑文敦代表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正在筹划怎样扩大谭村知名度,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利用谭村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村民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编辑 薛野)

(来源 石门县人大常委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