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3/3 16:32:25

关于常德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04 08:38:10 浏览次数: 【字体: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二十三)

 

 

关于常德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1229日在常德市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  荩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常德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极其繁重的稳增长防风险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六大20项计划指标中,18项超额完成或基本完成(具体见附件1。全年工作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着力加快产业发展,开局起步呈现新气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努力在新起点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预计数,下同),突破“四千亿”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

1.产业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行“链长制”,编制优势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报告”图谱体系及发展规划。实行“一链一策”“一企一策”,11条产业链产值增长30%以上。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与陕煤集团、正大集团、盐田港集团、兴湘集团等战略投资者达成合作,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2个。石门电厂三期等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常德,全球首个百兆瓦级多电源融合技术实验验证平台竣工。

2.“五好”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有序推进常德经开区4产业园区调区扩区工作,合理优化各个园区产业布局。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亿元,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常德高新区等4园区获评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石门高新区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津市高新区获批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

3.市场主体培育成果丰硕。新增市场主体4.96万户、“四上企业”400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8家。飞沃科技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企业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53企业进入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市城发集团控股上市企业浙江众成。

4.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0家,国省级创新平台达7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潇湘科技要素(常德)市场投入运行,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增75.7%中车新能源汽车获评全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4家企业获批全省技术创新“破零倍增”标杆企业,42个项目入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工程。

(二)奋力扩大有效需求,经济增长释放新活力。坚持把扩大有效需求作为促进经济恢复、稳定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

1.聚焦项目建设扩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产业投资增长15%24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其中,中联建起二期、武陵酒提质改造、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85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累计争取上级投资65亿元(发改口径),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54个,募集资金92.9亿元;发行企业债券5只,募集资金22亿元。

2.聚焦市场消费激活力。出台《常德市推进服务业发展奖励实施办法》,策划开展“乐享消费·惠动沅澧”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4.5%25%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举办湖南省首届都市文化旅游节。桃源县热市云顶温泉旅游度假区等文旅项目开业运营,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企业。

3.聚焦对外贸易补短板。进出口总额增长18%。津市港散货物流集散中心码头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盐关水运口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家。石门县、汉寿县分别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全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县。成功承办中非葡语国家渔业暨水产品推介对接会,签约项目12个。

(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围绕促改革、强开放、优环境狠下功夫,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1.坚定不移深化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常德市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工作责任清单》。获批国家级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湖南股权交易所先后在我市设立基地或办事处。完8家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正式成立常德粮食集团、常德天和航空公司。

2.坚持不懈拓展开放空间。常益长高铁正式铺轨,常德段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安慈高速、安乡张九台大桥建成通车,官新高速、炉慈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按计划推进。桃花源机场航线增至16条,通航城市19个、航点20。德山港区铁路专用线7条铁路专用线和石门等10通用机场纳入上级专项规划。

3.持之以恒优化经济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发放信用贷款302.9亿元、增长19.5%,常德财鑫成为全国地州市首家3A信用评级担保机构。建立企业破产府院协调机制。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市县两级304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完成行政脱钩改革。“获得信贷”“执行合同”等2个领域创新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四)聚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

1.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常德高铁枢纽站及南北广场建设进展顺利,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武陵大桥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沅北水厂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和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改造城镇棚户区4680户、老旧小区329个,建设公租房4824套,拆除违法建筑13.7万平方米。

2.乡村振兴战略多点发力。常德全域纳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规划范围。启动新一轮驻村帮扶,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914613492人。出台《常德市扶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政策实施细则》等专项政策。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完成100个镇、1513个村庄规划编制。

3.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沅澧干线1号大道临澧段和2号大道澧县段、S311桃源火车站至龙潭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14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通水运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新(改)建城市及重点乡镇燃气管道236公里、10伏农村电网线路855公里。建设澧县小渡口泵站等水利工程174处。

(五)全力扛牢政治责任,安全发展实现新作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夯实安全发展基石。

1.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市粮食生产总面积增1.37万亩、产量增加12万吨,圆满完成地方储备粮油轮换计划和早中晚稻收购任务。粮食生产工作获评全国先进,以全产业链思维维护粮食安全经验做法获时任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2.狠抓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有序实施2021年度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183个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89.5%88.3%。深入开展超概专项整治,清查超概算项目12个,涉及资金5.6亿元。处置市属国有不良资产4035.6万元

3.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鼎城石板滩石煤矿坑治理、安乡珊珀湖综合治理等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省生态环境警示片交办125项年度整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完成人工造林20.6万亩。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以上。桃花源获评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4.严格落实能源保供管控。有序实施错峰用电,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停电等突发事件。启动《常德市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常德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桃源县抽水蓄能工程等一批项目纳入国省专项规划。分行业分领域压实能耗“双控”责任,全市能源消费增量和强度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

(六)努力推动普惠共享,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就业增收稳中向好。着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5.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带动和稳定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2.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三项社会保险新增扩面22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6.9%。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资金7.8亿元,保障对象207.6万人次。新增养老床位1500张,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等试点取得实效。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

3.卫教文体协调发展。市第一中医医院异地新建、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妇儿中心综合大楼等医卫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公办园位1.5万个、学位3.5万个,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94个。落实“双减”政策,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校内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常德籍运动员实现奥运赛事奖牌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常德市第八届运动会。

4.社会大局和谐安定。严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底线,深入开展无疫社区(村)创建和疫苗接种清零行动,科学快速处7月底外省旅客流入引发的疫情。着力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物资价格巡查监管,依法开展价格成本监审,全市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市污水处理收费执行国家最低标准。深化平安常德建设,武陵区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积极开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有序落实国家安全、消防救援、信访维稳、审计、统计、档案、气象、老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任务,民族宗教、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202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积极推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鞭策鼓励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个别指标未能达到年初计划目标。这主要是受传统基建和房地产行业等领域陆续发生重大变化、外来输入型疫情冲击、烟草和工程机械两大支柱产业增长低于预期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我们还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恢复尚不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从产业发展来看,工业园区产出强度不大,部分园区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须不低14.5%,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用能结构的压力与日俱增。从经济增长来看,投资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外贸实绩企业不大不强;新型消费供给不足,部分消费业绩外流。从社会民生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此外,中小微企业面临回款较慢、库存较高、资金紧张等实际困难,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计划(草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之年,面临一系列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具体见附件2)。

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聚力项目建设扩投资,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注重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实施重点建设项2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70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着力加快特力液压智能制造园、中联农机机械产业园、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园、高星国际商贸物流城、年产15万吨非织造布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并实施好2022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突出开发储备强支撑。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投资机遇,聚焦国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三高四新”融资专项等领域,提升项目开发储备水平,力争项目库体量占全省10%以上。实施重大前期项目100个,力争转化率达到40%。把握和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和支持本地企业挖掘发展潜力,谋划和实施一批技(扩)改工程。加强要素保障优服务。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项目投入占全省份额10%以上,力争批回用地1.2万亩。进一步放宽资本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市场预期,为社会资本多元化参与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使用,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等难点问题,确保项目“不等地”。精准管控园区“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提高产业用地效率。

2.壮大实体经济兴园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为统揽,全力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一以贯之抓产业、强实体,聚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烟草、数字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千亿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与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兴园区提质效。深入推进“千百十”工程,加快培育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力争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园区亩均产、亩均税收分别达到100万元、16.8万元以上。推动园区机构简约化、团队专业化、运营市场化,引导园区企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加速产城融合,完善生产生活生态配套设施,增强园区承载吸附力。着力增后劲育动能。出台招大培强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实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年新引进过10亿元产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18个以上。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抓大扶小育新”,帮扶一批本地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小巨人”企20家以上、“四上企业”500家以上。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上。着力抓创新补短板。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运营好中开院创新孵化基地等载体,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深化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帮助和支持企业申建一批技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着力活资本强实体。大力推进企业上市突破,以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推动更多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湘西北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作用,强化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加快康普药业、金富力、响箭重工等企业上市进程,实现飞沃科技上市,力争金天钛业、金康光电等企业辅导报备。

3.深化改革开放优环境,塑造区域性竞争优势。以交通建设突破专项行动为重点,加快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更加注重发挥改革开放根本动力,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强动力。更加注重统筹好供给与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良性互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着力破除投融资瓶颈。积极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出台《常德市政务诚信评价办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实施财源建设工程,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扩大开放挖潜力。建成常益长高铁、常德高铁枢纽站,积极推动襄常高铁开工建设。加快益常高速复线、石桃高速、沙安高速等对外通道建设。有序推进沅澧水航道整治、松虎航道整治等重点项目,复兴常德水运经济。主动对接中国(湖南)自贸区建设,建成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外贸平台,争取桃花源机场航空口岸再次临开。着力推动外贸口岸降费提速,进一步壮大外贸实体,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坚持优化环境激活力。以政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证照分离”全覆盖,强化政策服务平台应用。认真落实“纾困增效”等专项行动,及时兑现减税降费等惠企暖企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力争新增市场主体5户以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突出新零售等领域消费供给,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上。

4.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村产业发展,以城镇化的思路抓乡村建设与管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速专项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镇集体经济,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以上。加快“三区”饮水工程建设,抓好重点灌区续建配套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对隆子县、沅陵县对口支援工作。扎实开展城镇更新提质专项行动。合理开发建设城市片区,促进城镇空间提质、功能提升、风貌提靓、管理提效。加快推进高铁新城、旭辉国际新城等重点城建项目。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拓展智慧停车、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应用。大力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打造“15钟便民生活圈”。统筹推进危房、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建设。深入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各县市区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优势的示范乡镇。完善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农民进县城、进集镇、变市民和集中居住。新建农村旅游资源产业路307公里,撤并村连通路215公里。完成200个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确保沅澧快速干线1大道澧县段、张公庙澧水特大桥等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力争村级快递配送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

5.全力攻坚克难守底线,筑牢全方位安全屏障。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固牢经济安全基础。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重大风险的预研预判。强化政府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债务源头控制,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预期引导,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快西洞庭综合储能站、湘西北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湘北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多元化能源保供体系,打造区域性能源储备中心。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五优联动”推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落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88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80万吨左右。强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清查和出库监管,完成年度粮食收储和轮换计划,确保超标粮不流入口粮市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责任,强化“两高”项目管理,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抓好“双碳”战略落地。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4%以上。认真落实河湖林长制,加强“一湖两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持续抓好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6.促进共同富裕惠民生,高标准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在发展中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以“六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全年新增学位和园位3.3万个以上、医疗床位800张以上、养老床位5400张以上、停车位6300个以上,新建改造农村户用厕所2.6万个以上、农村公厕260座以上、城镇公厕60座以上,加装既有住宅电梯300以上。大力稳定城乡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就业服务工作力度。加强失业动态监测预警,落实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补贴等政策,持续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3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以上。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纳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芙蓉学院转设,支持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申办高职。加强大宗商品、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物资价格监测巡查,持续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大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积极应对疫情零散多发情况,织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社会事业,主动做好国防动员、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火除患、应急救援、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禁毒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务实担当,锐意进取,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而努力奋斗!

 

附件:1.202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

3.部分名词和用语解释

 


附件1

202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2021年计划

2021年完成情况

(预计)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综合

1

地区生产总值

8%以上

8%


其中:第一产业

3%

7.7%


        服务业

9%

9%

2

规模工业增加值

8.5%以上

7%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以上

14.5%

4

固定资产投资

10%以上

10%

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以上

8%

创新

6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7%

提高0.1个百分点

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0%以上

15%

协调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8%

58%

绿色

9

能源消费增量和强度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预期可完成

10

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预期可完成

11

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预期可完成

12

省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89%以上

89.1%

开放

13

进出口总额

15%以上

18%

14

实际利用外资

15%以上

21%

15

引进省外境内资金

15%以上

15%

共享

1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以上

9.5%

1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3%以内

3%以内

18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万人

5.4万人

19

城镇调查失业率

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5.3%以内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下

3.1%

注:主要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碳、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附件2

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

类别

序号

     

2022年计划

 

绝对值

增速

综合

1

地区生产总值

7%以上

预期性

2

规模工业增加值

7.5%以上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

8%以上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5%以上

预期性

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5%以上

预期性

创新

6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12%以上

预期性

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3%以上

预期性

协调

8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60%以上

预期性

9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0%以上

预期性

10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9%

预期性

绿色

11

能源消费增量和强度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约束性

12

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约束性

13

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约束性

14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约束性

开放

15

进出口总额

15%以上

预期性

16

实际利用外资

20%

预期性

17

引进省外境内资金

12%以上

预期性

共享

18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以上

预期性

1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3%左右

约束性

2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3万人以上

约束性

21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约束性

22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以上

约束性


附件3

 

部分名词和用语解释

 

1.“两图两库两报告”(第2页)指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产业项目库、企业客商库,产业链招商报告、产业分析报告。

2.“‘五好’园区”(第2页)指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园区。

3.“单项冠军”(第3页)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4.“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工程”(第3页)2021-2023,全省每年组织实施中小企业300个数字化、200个网络化、100个智能化示范项目。

5.“企业破产府院协调机制”(第5页)指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立的政府与法院制度化处置企业破产事务的沟通协调机制。

6.“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第6页)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目前含金量最高的“国字号”生态金牌之一,旨在推进生态文化供给侧模式创新,打造绿色惠民、绿色共享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模式,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样板,示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7.“源网荷储一体化”(第6页)指通过优化整合本地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电)源、(电)网、(负)荷、储(能)高度融合的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8.“抽水蓄能”(第6页):指一种储能技术。即利用水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

9.“六大专项行动”(第9页)指“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乡村振兴提速专项行动、城镇更新提质专项行动、交通建设突破专项行动、“六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政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

10.“‘千百十’工程”(第11页)指新建成一批千亿园区、千亿产业,新培育一批百亿企业,新落地一大批十亿项目。

11.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第12页)。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开展,主要是通过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大力建设诚信社会。常德于2015成为全省唯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试点市级城市。

12.“‘六位’实事”(15页)指岗位、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

13.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第15页)。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开展,主要是争取到2022年在全国发展一批创新活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地区,探索一批普遍适用、务实管用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举措。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211227日印

 


分享到:
【打印正文】